
刘建华 B.1962
是一位艺术家和策展人。
刘建华+欲望之冠(团体)、政治纯形式办公室(团体)的成员。
刘建华+欲望之冠(团体)、政治纯形式办公室(团体)的成员。

出生日期 | 1962年 |
---|---|
出生地点 | 中国 吉安市 |
性别 | 男 |
工作地点 |
中国 上海市 |
所属团体 | 刘建华+欲望之冠、政治纯形式办公室 |
代理画廊 |
阿拉里奥画廊(北京)【已关闭】 (中国 北京市) 北京公社 (中国 北京市) 常青画廊(北京) (中国 北京市) 常青画廊(穆林) (法国) 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 (意大利 San Gimignano) 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 (中国 北京市) Galerie Paul Freches (法国 Paris) 佩斯画廊(北京)【已关闭】 (中国 北京市) 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 (中国 上海市) 仕画廊 (中国 上海市) 望东艺集 (中国 上海市) |
履历
1977年-1985年 | 进入中国江西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创作室工作 |
---|---|
1985年-1989年 | 中国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毕业 |
1989年-2004年 | 在中国昆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授 |
2004年 | 在中国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授 |
1962年出生于中国江西,1989年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现景德镇陶瓷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1989年至2004年在昆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2004年起至今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现生活工作于中国上海。
刘建华以综合材料为主要媒介,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实验性、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1989年大学毕业后,他尝试在当代背景下进行实验性的创作。刘建华的陶瓷和综合材料作品反映了近年来不断困扰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变化。他的《日常·易碎》系列于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中首次展出,刘建华将日常用品复制成外表和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性的神秘物体。2008年,他一反先前多年对全球化及中国社会急剧转型引发的诸多问题、焦点的近距离直接关注,提出“无意义、无内容”的理念来进行创作,从2008年作品《无题》开始了一个全新方向的探索,并形成了当代艺术创作的个人语言体系。
刘建华作品受邀参加2019年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巡展、2018年意大利那不勒斯Made in Cloister基金会个展、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极简主义主题展、2017年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日本第六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三年展、第一届基辅当代艺术双年展、意大利第十四届卡拉拉国际雕塑双年展、第十七届悉尼双年展、加拿大2009年温哥华双年展、第三届南京三年展、第二届莫斯科双年展、第一届新加坡双年展、第六届上海双年展、2006 釜山双年展、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等展览,以及由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丹麦奥胡斯美术馆、日本东京森美术馆、英国泰特利物浦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瑞士伯尔尼艺术博物馆、香港艺术中心、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馆、深圳华美术馆、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深圳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北京中国美术馆、荷兰格罗宁根艺术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路德维希当代美术馆、荷兰眼镜蛇当代艺术美术馆、奥地利埃舍尔收藏博物馆、德国汉堡当代美术馆、都柏林爱尔兰现代美术馆、法国马赛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机构举办的展览。
刘建华作品还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英国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美术馆(V&A)、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南加州大学亚太博物馆、澳大利亚悉尼白兔艺术中心、迪奥巴黎总部、路威酩轩艺术基金会、意大利佛罗伦萨萨尔瓦多·菲拉格慕博物馆、K11艺术基金会、挪威俾尔根KODE美术馆、香港M+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上海浦江华侨城、日本十和田市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中国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中国上海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西班牙国家银行艺术中心、北京今日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日本原美术馆、中国香港中国会、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等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
2019年11月
肖像 (3)
最新更新
- | 2019-11-28 |
- 1个展览已更新
- 历史的凝视——再访当代中国艺术
2019.12.14 - 2020.04.15
深圳木星美术馆 (中国 深圳市)
- 历史的凝视——再访当代中国艺术
- | 2019-11-17 |
- 1个展览已更新
- 1342ºC——刘建华作品
2019.12.08 - 2020.04.07
OCAT深圳馆 (中国 深圳市)
- 1342ºC——刘建华作品